无人机飞手从业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分析
【低空实务】无人机飞手从业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分析和防范建议
原创
低空法律事务中心
低空与法
2025年03月26日 11:32
湖北
6人
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人员,俗称无人机飞手或飞控手,是通过远程控制设备,驾驶无人机完成既定飞行任务的人员。作为新兴职业从业者,无人机飞手在享受行业红利的同时,需高度关注法律合规风险。作为多家低空经济创业公司的法律顾问,笔者协助很多此领域客户制定了无人机飞行和管理方面的制度,并对营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了提示和防范隔离,具有丰富的经验。本篇从实务角度分析了无人机飞手从业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几条建议。不明之处或有其他疑问,请参照文末信息与张磊律师沟通联系。无人机飞手在从业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较为复杂,涵盖空域管理、隐私保护、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以下从中国现行法律法规角度,对主要法律风险进行系统性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建议如下:一、涉及的主要法律和规定经梳理,以下的法律规定是无人机飞手从业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部分,可能仍有部分规章暂未收录,需根据实际情况考察适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9、《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10、《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二、主要法律风险分析(一)空域管理与飞行资质风险1、未经审批的飞行活动 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飞行前需通过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申报飞行计划,未经批准擅自在管制空域飞行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设备等)甚至刑事责任。重点区域包括机场净空保护区、军事管理区、政府机关、人群密集场所等均为禁飞区,违规飞行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或《刑法》(如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罪名)。2、资质缺失风险 从事经营性飞行(如航拍、测绘、农业植保等)需持有民航局颁发的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视机型分类而定)。未持证操作特定类别无人机(如大型无人机或超视距飞行)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并承担违约或赔偿责任。(二)隐私与数据安全风险1、侵犯个人隐私权 无人机搭载摄像设备拍摄他人住宅、活动或敏感场所,可能违反《民法典》第1032条(隐私权保护)及《个人信息保护法》,面临民事侵权赔偿责任;拍摄他人私密生活并传播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地理信息安全风险 在敏感区域(如军事设施、能源基地)采集地理信息数据,可能违反《测绘法》及《数据安全法》,需取得测绘资质并通过国家安全审查。另外数据存储与传输不当(如使用境外云服务)可能涉嫌危害国家安全。(三)公共安全与侵权责任1、操作过失引发的损害 无人机失控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据《民法典》第1165条需承担侵权责任。若涉及重大过失(如未检查设备、违规改装),可能面临刑事追责。另外如果无人机保险覆盖不足,未投保第三者责任险的飞手需自行承担高额赔偿风险。2、噪音污染与扰民投诉 在居民区长时间飞行可能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被环保部门处罚或面临民事诉讼。(四)刑事法律风险1、“黑飞”干扰航空安全 在机场周边违规飞行导致航班延误或迫降,可能构成《刑法》“破坏交通工具罪”或“破坏航空器罪”或危害公共安全罪。2、泄露国家秘密 在军事禁区、核电站等敏感区域非法获取并传播信息,可能触犯《刑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3、重大事故若造成重大事故,可能构成《刑法》“重大责任事故罪”。三、风险防范建议1、合规飞行 注册无人机、考取相应执照,飞行前通过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申请空域等。 使用无人机厂商的限飞区解禁功能时必须通过合法审批流程。2、隐私与数据保护 飞行时避免拍摄私人领域,对采集的数据加密存储,删除无关信息。 涉及地理信息业务时申请测绘资质,使用国产化数据管理平台。3、合同与保险 签订服务合同时明确责任划分,投保无人机第三者责任险,保额建议不低于100万元。 保留飞行审批记录、设备检测报告作为免责证据。4、刑事风险规避 避免在敏感区域飞行,对客户委托的飞行任务进行合法性审查(如是否涉及间谍活动等)。总结无人机行业的法律风险核心在于“资质+审批+场景合规”。随着《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新规实施,监管趋严,从业者需持续关注政策动态(如低空空域改革),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避免导致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事件发生。



-
{{item.nickname}}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