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干货】测光不会选?一篇搞懂7种模式怎么用!

科技资讯|发布者 御空逐影
2025-11-14

无论是拍日出时的绚烂天空,还是逆光下的人物特写,总有人疑惑:“为什么我拍的照片要么过曝发白,要么暗部死黑?”其实问题可能出在「测光」——相机通过它判断“该让哪里亮/暗”,直接影响最终成像效果。今天就用7张图拆解所有测光模式,从原理到适用场景全讲透,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一、先看效果:测光到底改变了什么?


对比“测光前”与“测光后”的日落海景:测光前天空云彩色彩平淡,海面与天空的对比度较弱;测光后色彩更浓郁,云层细节清晰可见,夕阳的层次感被精准保留。这就是正确测光的作用——通过调整光线计算,让画面的明暗、色彩达到理想状态。


二、什么是测光?


简单来说,测光是相机“侦测光线并计算明暗”的过程。它会分析画面中不同区域的亮度、对比度、颜色等信息,最终调整曝光值(快门/光圈/ISO组合),让照片不过曝也不过暗。目前主流相机有4种常用测光模式,分别适配不同场景。


三、四大核心测光模式详解

评价测光(矩阵测光)——新手友好,万能基础款


原理:将画面分成多个区域(比如64个甚至更多),综合分析每个区域的亮度、颜色等,计算出一个“整体最优曝光值”。


特点:像“老好人”,不会特别偏向某一部分,追求全局平衡。


点测光——精准控光,专业玩家的“秘密武器”


原理:只对画面中极小的区域(约3%-5%,通常是一个点)测光,其他区域忽略,完全以这个小区域的亮度为准调整曝光。


关键技巧:拍人像时建议对准眼睛测光(眼睛是面部最需要清晰展现的部分),确保主体曝光准确。


适用场景:舞台摄影(追光灯下的演员)、新闻特写(比如运动员激动的表情)、逆光人像(需要突出主体轮廓)、需要精准控制某一点明暗的创意拍摄。


局部测光——平衡精准与全局,逆光神器


原理:类似点测光,但测光区域稍大(约10%-15%,通常是画面中心或指定的一块区域),既关注主体局部,又兼顾一定周边信息。


适用场景:逆光人像(比如夕阳下背光的人物,既能保证人物面部不过暗,又能保留背景光晕)、舞台演出(演员主体与背景灯光的平衡)、剪影拍摄(突出主体轮廓的同时控制背景亮度)。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经典老派,主体居中必备


原理:重点关注画面中央约1/3区域的亮度(比如人物居中时,优先保证中间人物的曝光),同时兼顾画面边缘信息,但中央权重更高。


适用场景:个人旅游照(比如站在标志性建筑前拍照,人物在画面中心)、特殊风景(比如古装人像与绿植背景,主体在中央)、新闻摄影(需要突出画面中心主体的重要瞬间)。


四、一张图总结:测光模式怎么选?看这里!


拍日落/逆光时:优先选点测光或局部测光,对准主体(如人脸/太阳附近的云层)测光,避免背景过曝或主体发黑。

举报
44
44
阅读量4850
标签: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10
  • {{item.nickname}}
    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
    {{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item.good}}
    {{item.good}}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退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