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翼平台 文章详情

无人机催生新的作战概念,改变制胜机理

无人机催生新的作战概念,改变制胜机理

无人机这种新的武器装备出现后,以美军为代表的强国军队注重探索实验与之相配套适应的全新作战概念,竭力挖掘并发挥无人机的巨大作战潜能,在改变了未来作战样式的同时,也改变了制胜机理。

(一)催生一系列无人机作战概念

美军已多次开展无人机自主编组和协同作战实验,初步具备了组织无人机群实施战术攻击的能力,并形成了“蜂群”“母舰”“复眼”等一系列无人机作战概念。

“蜂群”,是指攻击无人机群空中组网自主协同,通过数据链获得同一目标群坐标,并对其实施饱和攻击,可突破敌防御严密的防空体系。据国内主流媒体报道,2017年6月,我国创造了119架固定翼无人机编队集群飞行的纪录。“母舰”,是指空中载机释放大量小型无人机实施集群作战。2017年1月,美军成功使用3架F-18“大黄蜂”战斗机在空中释放多达103架“山鹑”小型侦察无人机编队飞行。“复眼”,是指一次部署多架加挂不同侦察载荷的无人机形成集群,各机之间由数据链连接,通过组合运用雷达、光电等多种侦察手段,一次性高质量完成综合性情报侦察任务。

除形成了无人机自主运用作战概念外,外军还形成了“忠诚僚机”等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概念,并开展了相关作战实验。例如,2014年6月,美陆军升级“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使其飞行员能够切换操控附近的“灰鹰”“影子”等无人机,持续观察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画面。美海军提出了由F-35战斗机引导多架隐形无人机遂行超视距、网络化空中打击和空战的战法。法国也试验了由“阵风”战斗机作为指挥机,控制4~5架“神经元”隐形无人机进行协同作战。

(二)无人机大量运用改变制胜机理

可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拥有无人机作战优势的一方更能占据主动,更有制胜把握。在激烈交战中,作战飞机战损较大,有人机飞行员培养周期长,一旦损失很难及时补充。而无人机损失后,只要无人机生产能力足够强大,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快速补充,空中作战能力不会随着战争进程的延续而明显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空军随着有经验飞行员的不断损失,空中作战能力大幅下滑,战争末期,不得不向战场派出仅有数十个飞行小时的新手与美军交战。

同时,无人机具有成本低、容易补充、可集群化大量运用和侦打扰等多种机型弹性分布、体系抗毁性强等特点,从而赋予“以多打少”这一传统制胜机理新的内涵。未来作战制胜,将由过去的“人海战术”发展为“机海战术”,作战实力更取决于国家工业能力和无人化武器装备技术水平,人的决定性作用更加体现在设计战争,而不是实施战争。

四、无人机作战提高作战效费比,降低作战成本

显而易见,无人机代替有人机作战,能够减少人这一最宝贵的作战资源的损失,从而降低作战成本。除此之外,与有人机相比,无论是单机成本,还是整个空中作战装备体系成本;无论是平时的训练维护和保养成本,还是战时的作战使用成本,都大幅降低,使得无人机比同级别有人机的全寿命使用费用要低得多,以数量众多、尺寸更小、成本更低的无人机群替代复杂昂贵的大型有人机,既能很好地达成作战目的,又能规避人员伤亡,作战效费比大大提高。

文章转载于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全部评论1

加载更多评论

中国航拍网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