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厘清“无人机黒飞反制”
背景说明2025.04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包括物流运输、航空摄影、农业管理、救援搜救等。无人机的大规模应用及发展,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及新型生活方式。然而,“黑飞”——即无人机未经合法许可在限制区域或未经报备飞行的行为,已成为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无人机“黑飞”可能导致航空安全隐患、个人隐私侵犯、犯罪活动支撑等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威胁,国际及地区通过法律法规、技术手段和规范操作流程对无人机“黑飞”进行严密反制。本文将详细探讨无人机“黑飞”的反制措施,从法律制度、技术手段、操作规范等角度进行分析。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该文成文于4个月前,由于各种因素今日才发布。无人机及反制技术“变化多端”,文中会有不当或“过时”之处,请谨慎阅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评论区探讨。一、无人机“黑飞”相关法律、规章及制度无人机的迅速普及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法规,要求无人机的使用在一定的监管框架下进行。以下是几大航空强国在无人机法律上的实践: 中国的法律框架2025中国政府对无人机“黑飞”高度重视,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来规范无人机的使用,尤其是涉及公共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内容。具体的法律文件包括:CCAR-92《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规定》:2024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该规章对无人机登记管理规定和国籍管理规定做出详细的说明,尤其将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管理从源头抓起,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于一定型别的中大型无人机需要配备报送及监视设备,以在无人机管理平台获取其在空域运行位置信息等情况。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登记管理规定》:无人机重量超过250克的用户必须在航空管理局注册。《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无人机操作时的飞行空域、飞行高度和安全距离等要求,严禁无人机进入机场、军事基地、政府机构等敏感区域。空域划分与禁飞区管理:中国还对重点区域如机场、核电站等设立了“禁飞区”,并通过电子围栏技术防止无人机闯入。



-
{{item.nickname}}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