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梳理及投资布局分析
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梳理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不仅涵盖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还融合了以无人机、eVTOL等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推动下,中国低空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期。Part.01产业链梳理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为研发与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低空飞行器钢材、复合材料等;中游为零部件及整机组装,零部件主要包括传感器、摄像头、发动机、机体/车身、动力电池等,整机产品包括无人机、eVTOL、直升机等;下游为基建及应用。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Part.02产业链上游分析1.铝合金我国是铝合金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铝合金产量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铝合金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铝合金产量达1614.1万吨,同比增长9.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铝合金产量将增至1772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铝合金凭借自身强度高、耐腐蚀、延展性好、易加工等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船舶、现代工业、建筑、电力电子和新能源等领域中应用广泛。从企业来看,大型企业往往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铝合金CR10(前十企业集中度)超50%,大型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壁垒主导市场。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钛合金受航空等领域需求复苏的影响,中国钛加工材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钛材产业前景预测与战略投资机会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共生产钛加工材15.91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半成品材产量为3.15万吨,成品材产量为12.75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钛材产量将达到16.71万吨。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钛合金企业数量近千家,但行业集中度较高,具备规模化效应的大型企业较少,主要包括宝钛股份、西部超导、金天钛业、西部材料、五江集团等。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是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近年来我国碳纤维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国内碳纤维年产能达135500吨,新增产能15300吨,产能增速为12.73%。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将达到150800吨。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碳纤维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化特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长三角(江苏、浙江、上海)和珠三角(广东),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新疆、内蒙古等西部资源型省份加速布局。长三角凭借技术密集型产业链(覆盖原丝、碳纤维、复合材料全链条)和高端人才、政策支持(如苏州工业园区专项基金),聚焦风电叶片、航空航天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珠三角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比亚迪、小鹏)和资本活跃度,以轻量化、氢能储运装备为核心应用场景;东北地区依托石化资源(丙烯腈、乙烯)和政策倾斜,以吉林碳谷为代表的企业在全球原丝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50%),成本控制能力突出(原丝单价低于3万元/吨);西部则依托煤炭、电力等低价资源和政府规划(如内蒙古“十四五”产业规划),以原丝生产、碳化等初级加工为主,但下游延伸不足。整体形成东部“技术+应用”双轮驱动、东北把控原材料命脉、西部低成本扩张的差异化格局,未来需突破技术瓶颈、完善产业链协同及拓展应用场景。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Part.03产业链中游分析(一)核心部件及系统1.传感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中国智能传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336.2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9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795.5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优势明显的智能传感器企业,如韦尔股份、兆易创新、华润微、华工科技、歌尔股份等,其余市场参与者以中小型制造类企业为主。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束来计算物体到目标表面的可变距离的传感器,其在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机器人、测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激光雷达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约为139.6亿元,较上年增长83.9%。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240.7亿元。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年至2024年10月,速腾聚创与华为技术异军突起,图达通与禾赛科技市场份额下滑,从配套关系来看,速腾聚创与华为技术的异军突起,主要得益于赛力斯、极氪、智己等车企销量快速攀升。另一方面四巨头市场份额持续攀升,由86%增加至近100%,行业集中持续提升。数据来源:盖世汽车、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工业电机电机是无人机动力系统的核心,它驱动螺旋桨旋转从而产生推力。随着工业电机在能效、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不断改进,各领域对高效节能电机需求不断增长,中国工业电机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工业电机市场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电机销售收入达到约3720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工业电机销售收入将达到4074.3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电机作为无人机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无人机的飞行效率和应用效果,我国无人机电机重点企业包括通达动力、卧龙电驱、宗申动力等。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发动机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发动机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发动机产量达237766.8万千瓦,同比下降1.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发动机产量波动较小,将达到245980万千瓦。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5.锂电池电池是无人机的能量来源,为电机和电调提供所需的电能,无人机常用的电池类型有锂电池、镍氢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等。其中,锂电池因为有能量密度高和性能稳定等特点,成为大多数无人机的电池的首选。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市场前景及投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超780GWh。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超960GWh。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动力锂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2024年TOP3企业动力锂电池装车量市占率76.50%,TOP5企业动力锂电池装车量市占率84.52%,TOP10企业动力锂电池装车量市占率96.01%。其中,宁德时代市占率最高达45.08%,比亚迪市占率24.74%。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整机组装1.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5年是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元年,各地积极探索、加快布局,我国低空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展现出巨大潜力。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9702.5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无人机市场(1)军用无人机近年来,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形势下,无人机等新型装备需求大幅提升,再加上不断爆发的安全问题、领土争端,装备无人机成为了以较低成本增强自身国防实力的有效手段,导致全球军用无人机需求不断扩大。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研究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122.0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0.6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35.43亿美元。数据来源:蒂尔集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民用无人机近年来,我国无人机民用化进程加快,民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研究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409.2亿元,同比增长40%。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691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近年来,我国无人机民用化进程加快,民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民用无人机分为工业级和消费级两大方向,消费级无人机面向普通消费者用于航拍、跟拍及专业机构用于影视创作。工业无人机进入较多也较成熟的领域是农业植保、地质勘探、巡检、测绘,运输等。2023年,工业级无人机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产业规模达766.8亿元,占比65.3%。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工业无人机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前景与市场趋势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及其相关服务产业市场规模达1134亿元,五年复合增速达54.70%,2024年中国工业无人机产业市场规模约为1508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007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我国正加快发展工业无人机产业,工业无人机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行业基础设施”。随着政策开放与技术突破,工业无人机有望成为低空经济核心载体,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大疆创新以绝对优势领跑,纵横股份、极飞科技等其他企业则在细分领域寻求突破。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eVTOL(1)市场规模eVTOL作为低空经济最为新兴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将会成为增长最快的部分。受到低空经济政策驱动以及eVTOL商业化进程提速的影响,中国eVTOL市场快速扩大。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与中国eVTOL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2023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达到9.8亿元,同比增长77.3%,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32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将增至57.5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重点企业布局中国eVTOL企业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亿航智能、沃飞长空、沃兰特航空、小鹏汇天、峰飞航空等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差异化(倾转旋翼/复合翼)和场景深耕(载人/物流)抢占市场先机。从区域发展情况来看,依托区域航空产业链和资本优势,中国eVTOL企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上海、合肥)和珠三角(广州、深圳)。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低空经济重点企业布局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中国低空经济市场呈现“民企主导细分市场、国企把控基础设施”的格局。短期内,大疆、极飞等企业在垂直领域保持领先,中长期看,亿航、峰飞等eVTOL企业若能在适航认证和商业化落地中突破,或成为城市空中交通的核心力量。以下是中国低空经济领域重点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分析,涵盖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通用航空、航空物流、核心零部件等细分领域。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Part.04产业链下游分析1.应用领域分析从应用领域来看,工业无人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地理测绘、电力巡检、应急救援、航空摄影、水利应用等。其中,地理测绘、农林植保占比较高,分别达29.27%、24.85%,巡检、安防监控占比分别为14.17%、10.21%。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业务飞行占比情况目前低空经济下游飞行量中执照培训占比最多,达63%。农林和工业航空占比22%,消费类和公务航空分别占比9%和6%。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
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立足深圳、服务全国的新型产业智库。二十多年来,中商始终秉承“湾区基因、全球视野”的发展理念,以“数据+平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资本+资源+项目”的多维联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业咨询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
{{item.nickname}}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