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培训行业的泡沫要破了?

科技资讯|发布者 曹梦贤
2025-07-03

无人机培训行业的泡沫要破了?——从“证书工厂”到“产业赋能者”的价值回归





原创








低空经济洞察分析













低空经济合作会客厅





2025年07月03日 07:25

湖南



3人
















3045家无人机培训机构扎堆,飞手却拿着执照愁饭碗——低空经济的“证书泡沫”,该戳破了。CAAC培训行业产能过剩据中国民航局官网数据,截至2025年7月1日,登记备案的无人机培训机构达到3045家,相较于2024年年底的约1377家,增长了120%。距离4月过去仅2个多月时间,增加了668家。如果按照我国2844个县级行政区数量计算,意味着CAAC培训机构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每个县超过1家培训机构。图:培训机构分布统计(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底)没有对比可能没感觉,以驾考为例:2024年底我国驾校是1.2万家,每年平均新领驾驶证的人数约1600万,也即每家驾校平均每年产1333本驾照。假设每年新增CAAC执照人数为20万,以目前CAAC培训机构数量计算,每家培训机构每年仅能分得65本CAAC执照。实际上,2024年,全国新增CAAC执照仅8.7万本,培训机构年培训能力超50万人次,供需比接近1:6。按照2025年现有的3045家培训机构,保守估计产能应该超过100万,100万飞人缺口一年就填满了。持续走低的培训价格CAAC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费用持续走低,2024年初每本执照培训报价还在9000-10000以上(不同项目费用不同,如下表所示)图:某公司2024年年初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报价到2024年年底还能报价8000+,目前已经在5-6000左右徘徊了。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整理,消防救援局某地采购多旋翼无人机操控员(教员)培训服务,每人的包干价为4400元。培训价格的一路走低,是供求关系失衡造成的,即:培训机构的产能与飞手岗位的实际需求存在巨大落差。无人机执照培训的主要需求在于传统应用场景下人员技能的叠加,如电力巡检,是在原来巡检人员的基础上考CAAC执照;再如应急救援,是原来从事应急救援岗位人员的飞手技能培训。但大量的培训机构面向职场新人,培养了大量的新飞手但找不到工作,因为这些飞手除了操作无人机以外,不具备解决特定应用场景任何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一点通过飞手招聘的价格体现出来,山东学员小张刚拿到CAAC执照就陷入焦虑:“花1万多考的证,现在只能找到月薪3-4000元的巡检岗,和宣传里的‘月入过万’差距太大了。”这不是个例。多元化发展之路在产能过剩的当下,大量年轻的培训机构要么惨遭淘汰,要么寻求多元化发展。一是纵向的应用场景延伸,如某地培训机构将培训与农业植保、建筑吊装、应急救援等业务深度融合,形成“教学-实训-就业”闭环。学员在考取执照后,可参与真实项目积累经验,如为当地稻虾基地飞播稻谷、为竹林合作社吊装楠竹。这种模式使学员就业率提升至85%,机构年营收增长超30%。这种模式需要根据应用场景搭建实战化课程体系、市场拓展、客户服务体系的能力。二是横向市场多元化延伸,帮助传统机构转型。比如政府政务、事业单位、企业的专项培训,形成团体客户+散客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就像上述消防救援局某地区总队的案例,该业务中标总额88万、培训人员200人,虽然单价低,但单位获客成本低。市场多元化需具备2G\2B拓展的业务资质、经验与资源。当然,不论哪种多元化路径,作为培训机构的立身之本还是培训的质量。从“证书工厂”到“产业赋能者”从“证书工厂”到“产业赋能者”的转型,藏在CAAC培训费用持续走低的趋势里——这不是行业衰退的信号,而是成熟的必然。正如当年驾照培训从最初的6000余元逐步降至如今的2850元,价格回归的背后,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的蜕变:褪去虚高的溢价,留下真正的价值。说到底,无人机培训的核心战场早已不是“谁能发更多证书”,而是“谁能让学员真正站稳脚跟”。唯有跳出“证书导向”的窠臼,转向“就业导向”,把实打实的就业效果作为衡量培训质量的标尺,培训机构才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行稳致远。毕竟,低空经济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持证者”,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赋能者”。

举报
46
46
阅读量5870
标签: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10
  • {{item.nickname}}
    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
    {{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item.good}}
    {{item.good}}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退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