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时如何避免无人机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
避免无人机碰撞是安全飞行的核心,需从飞行前准备、操作中注意事项和设备功能利用三方面入手,具体方法如下:
一、飞行前做好充分准备
- 勘察环境:提前到拍摄现场观察,标记障碍物(如电线、树木、高楼)、判断风向(避开强风),规划飞行路线(避开复杂区域)。
- 检查设备:确认无人机电池电量充足(建议预留30%以上返航电量)、螺旋桨安装牢固、摄像头和传感器(避障、GPS)正常工作。
- 了解禁飞/限飞区:用无人机APP(如大疆Fly)查询飞行区域是否为禁飞区,避开机场、军事区、人群密集处等敏感区域。
二、飞行中保持专注与规范操作
- 保持视线可见:新手尽量在视距内飞行(无人机在视线范围内,距离不超过100米),避免超视距时因判断失误撞障碍物。
- 控制飞行速度:在复杂环境(如树林、建筑群)中,降低飞行速度,预留足够反应时间调整方向。
- 警惕“视觉盲区”:无人机下方、后方可能存在视线盲区,避免快速倒飞或俯冲,可先小幅移动观察周围再操作。
- 关注环境变化:注意突然出现的物体(如飞鸟、其他无人机)、阵风(可能导致无人机失控撞向障碍物),及时悬停或返航。
三、善用设备辅助功能
- 开启避障系统:中高端无人机(如大疆御系列)通常有前/后/下避障,飞行时保持避障功能开启,遇障碍物会自动减速或悬停(但不能完全依赖,复杂环境仍需手动操控)。
- 使用智能模式:新手可尝试“新手模式”(限制高度和距离)、“聚焦模式”(锁定主体自动绕飞,减少手动操作失误),避免手动操控时反应不及。
- 设置返航点:起飞前校准GPS,设置“一键返航”,遇突发情况(如信号丢失、电量低)可快速触发,减少碰撞风险。
四、特殊场景额外注意
- 室内/狭小空间:尽量避免在室内或狭窄区域(如峡谷、楼道)飞行,此类环境避障功能易失效,建议手动缓慢操作。
- 夜间飞行:确保无人机有夜航灯,提前熟悉环境(白天先勘察),避免因光线不足看不清障碍物。
关键原则:“慢飞、多看、少贪远”,尤其新手不要急于挑战复杂场景,先在开阔无遮挡的场地练习,熟练后再逐步尝试进阶环境。



-
{{item.nickname}}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