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名飞手竞逐“空中新农人” 新疆首届农用无人机预选赛收官
9月11日,首届长安猎手杯全国农用无人机驾驶员技能大赛新疆赛区预选赛在新疆煤炭技师学院举行,来自全疆14个地州市的80余名农用无人机飞手同台竞技。 飞手们历经理论笔试、模拟棉田精准喷洒、突发故障应急处置等多轮比拼,最终胜出的前三名将代表新疆晋级全国总决赛,而这场聚焦“农田实战”的技能比拼,更勾勒出新疆农业科技化转型的清晰轨迹。 不同于传统赛事的“炫技式”比拼,本次大赛全程紧扣新疆农业生产痛点——实操环节特意还原了北疆棉田常见的农业生产场景,要求飞手操控60公斤载重无人机,在300米长的模拟棉田内完成“绕埂精准喷洒”“定点补药”“电池应急更换”三项核心任务,单场作业误差需控制在5厘米内,雾滴均匀度需达90%以上,完全复刻真实田间植保的严苛标准。 “平时在地里喷药,最怕埂边漏喷、滴灌带剐蹭机身,这次比赛比的就是‘稳’和‘准’!”其中一位飞手是有着5年经验的“老飞手”,他坦言,比赛中练的“绕障慢飞+精准悬停”技巧,回去就能用到秋收前的棉花植保作业里,每亩地能省20分钟工时、减少15%农药浪费。 现场,“长安猎手k50”农机服务车成了另一大亮点——车辆自带的无人机电池快充系统,解决了田间作业“续航焦虑”;车箱改装的移动维修平台,可即时完成螺旋桨更换、传感器校准等故障处理,相当于把“无人机4S店”搬到了田埂上。“以前飞手出去作业,得拉着发电机、工具箱跑,现在一辆车全搞定,效率翻了倍。”这类“无人机+保障车”的协同模式,正是通过大赛首次在全疆飞手中普及,后续将联合承办单位开展专项培训,推动技术快速落地。 “这不仅是场比赛,更是新疆农业‘智’造人才的‘选拔赛’和技术推广的‘试验田’。”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相关负责人强调,随着新疆农业规模化种植加速,全疆现有农用无人机飞手远不能满足耕地的植保需求,而本次大赛不仅筛选出一批“懂技术、会实操、接地气”的骨干飞手,同样把“模拟棉田作业”“应急故障处置”等实战科目纳入常态化培训,预计年内培养更多的专业飞手,填补基层技术人才缺口。 从赛场到田间,技术赋能的效应已开始显现。当无人机从“比赛道具”变成“田间利器”,当飞手从参赛者变成新农人,这场大赛真正实现了“以赛促产、以技兴农”,也将为新疆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
{{item.nickname}}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