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

科技资讯|发布者 小航在线
2021-06-28

无人机全称 " 无人驾驶飞行器 ",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它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航空动力推进技术等,是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的产物。

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系统的成熟、电子与无线电控制技术的改进、多旋翼无人机结构的出现,无人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无人机已经成为商业、政府和消费应用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油、农业以及公用事业领域。

无人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无人机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北方导航 ( 600435 ) 、洪都航空 ( 600316 ) 、炼石航空 ( 000697 ) 、宝钛股份 ( 600456 ) 、泰和新材 ( 002254 ) 、会通股份 ( 688219 ) 。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

行业概况

1、定义

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系统的成熟、电子与无线电控制技术的改进、多旋翼无人机结构的出现,无人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无人机已经成为商业、政府和消费应用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油、农业以及公用事业领域。根据应用领域不同,无人机可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民用无人机可分为消费级与工业无人机两种类别。

2、产业链剖析

无人机产业链上游为无人机设计研发及关键原材料的生产,其中关键原材料有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两大类,包括钛合金、铝合金、陶瓷基等特殊材料。

中游无人机整机制造包括飞行系统、地面系统、任务载荷系统三个方面,是无人机制造的核心部分,飞行系统包含动力系统、导航系统、飞控系统、通信系统和机体制造等,是无人机完成起飞、空中飞行、执行任务和返场回收等整个飞行过程的核心系统。

无人机产业链下游是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无人机可应用于军用侦察、军用攻击、航空拍摄、灯光表演、农林植保、灾难救援、物流运输、电力巡检等领域。

无人机产业链上游代表性企业主要包括炼石航空、宝钛股份、中国航天、泰和新材、会通股份、银禧科技等企业。

无人机产业链中游飞控系统代表性企业包括威海广泰、零度智控等 ; 动力系统代表性企业包括欣旺达、德赛电池、鹏辉能源、格瑞普、微光股份等 ; 导航通信系统代表性企业包括易瓦特、中海达、观典防务等 ; 机体结构件代表性企业包括中信海直、博云新材等 ; 任务载荷系统代表性企业包括高德红外、华测导航、中海达、纵横股份、时代星光、大立科技、中信海直、赛为智能、臻迪科技等 ; 地面系统代表性企业包括大疆、华科尔、易瓦特、华测导航、中信海直、中海达等企业。

在无人机整机制造环节,军用无人机代表性企业包括中航沈飞、航空工业、航天彩虹、洪都航空、北方导航、华力创通等 ; 民用无人机代表性企业包括大疆、极飞科技、零度智控、极翼、易瓦特、赛为智能、顺丰控股等企业。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无人机发展起步于军用无人机,早在 1960 年我国就开始研发无人机,1964 年Ⅰ型无人机靶机就已经诞生,Ⅱ型无人机靶机也在 70 年代研制完成。直至 1980 年,国家国家批准无侦 5 设计定型。1981 年开始装备部队,在部队巽寮和战术侦察中发挥了作用,是中国在无人机技术领域 的一次飞跃。

20 世纪末,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主要的无人机研制厂商,我国无人机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并逐步从军用转为民用领域。2012 年,大疆无人机发布第一台消费级无人机引爆民用无人机市场,此后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呈爆发式发展。

截止目前,我国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无人机数量和飞行时间飞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注册用户和登记数量均大幅增长。据民航局数据显示,2018-2020 年,我国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持续增长,截至 2020 年底共有 55.8 万个注册用户,注册无人机共 51.7 万架。

 

我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无人机飞行小时也飞速增长,从 2018 年的 37 万小时增至 2020 年的 183 万小时。

 

根据应用领域不同,无人机可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2019 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中民用无人机占比更大,为 60%,军用无人机占 40%。

2、细分市场一:军用无人机:中国军用无人机全球出口第二

中国的无人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据 Frost&Sullivan 公布数据,2019 年中国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占比为 40%,约为 290 亿元,2020 年市场规模约为 399 亿元。

注:市场规模根据 2019 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数据及其占比推算得到。

我国研制无人机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国内无人机的研究发展在总体设计、飞行控制、组合导航、中继数据链路系统、传感器技术、图像传输、信息对抗与反对抗、发射回收、生产制造和部队使用等诸多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

现己开发出的数十种靶机和侦察型无人机,已能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近几年还交付了一批新型无人机,广泛应用于昼夜空中侦察、战场监视、目标定位、校正火炮射击、战场毁伤评估、边境巡逻等军事领域和航空摄影、地球物理勘探、灾情监测、海岸缉私等民用领域。

进入 21 世纪后,中国军用无人机开始爆发式发展,又发展出了 " 翼龙 " 系列无人机、" 彩虹 " 系列无人机等性能优良的无人机,并且其中多个机型已经实现出口,走向世界。据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 2019 年年报披露,彩虹系列无人机近十年销售额累计数已处于全球前三位。

据起点研究院 ( SIPRI ) 公布数据,2019 年,在无人机出口市场,中国占全球军用无人机出口市场份额的 22%,仅次于美国。

3、细分市场二:民用无人机

——民用无人机整体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机无人机占比最高

最初,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军事。但近年来,无人机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并逐渐从军用领域延伸到了民用领域。在民用无人机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以大疆为代表的中国民用无人机研发生产企业发展迅速,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较好的竞争地位。目前,中国是全球民用无人机最主要的产业基地。

近年来,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 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 435 亿元人民币,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约占无人机市场规模的 60%。2020 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 599 亿元。

民用无人机主要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从市场规模结构上看,2015 年以来,我国工业级无人机在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占比逐年上升,2019 年,在民用无人机市场中,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比达 34.88%,至 2020 年,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占比约达 45.61%,未来市场占比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民用无人机细分产品市场情况

( 1 ) 工业级无人机规模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9 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 152 亿元,2020 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 273 亿元。

从工业级无人机应用规模上看,2015 年以来,我国不同领域工业无人机应用规模逐年上升。2019 年,我国农林植保、巡检、地理测绘、安防监控、消防救灾、快递物流领域市场应用规模分别为 46.6 亿元、28.48 亿元、34.31 亿元、10.91 亿元、6.04 亿元、0.01 亿元。其中,农林植保应用规模较大,2020 年将进一步升至 67.90 亿元。

( 2 ) 消费级无人机增速有所放缓

2019 年,我国消费级无人机增速有所放缓,2019 年,我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为 283 亿元,同比增速不足 1%。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的无人机产业链代表性企业聚集程度最高

从无人机产业链代表性企业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中国无人机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分布在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地区,广东的无人机产业链代表性企业聚集程度最高。

 

从无人机产业园区域布局来看,中国无人机产业园分布在浙江、河南、重庆、江苏和山东,其中浙江和河南的无人机产业园聚集程度最高,各有两个无人机产业园。

 

2、企业竞争

——军用无人机

当前,我国无人机研究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资金投入,研制工作以北航、南航和西北工业大学为主导,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下属的研究所和单位积极参与研发工作。

 

——民用无人机

根据 IDC 的数据统计,大疆创新占据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七成以上的份额,在全球民用无人机企业中排名第一。我国是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家,在全球排名前十民用无人机企业中,中国占了 7 家。

其中,大疆作为消费级无人机的龙头老大,2019 年大疆在全球无人机市场的份额为 69%,在技术和市场都拥有绝对优势。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隐身化、微型化趋势

现代防空武器的迅速发展,对无人机的隐身性能及机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无人机的机动性能和战场生存能力,未来无人机需要朝着隐身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微型无人机拥有携带方便、使用灵活、大大增强战争侦察、渗透能力等特点。我国军用和民用无人机都在向微型化方向研制。如西北工业大学的专家们设计出了一款重约两百克,翼展长 50 厘米的仿鸟型扑翼无人机。相信随着微电子技术,弱功率信号控制与通讯技术的继续发展,我国微型无人飞行器将更加成熟。

2、民用无人机市场有望继续扩大

据 2017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目标,到 2025 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 1800 亿元,年均增速 25% 以上。

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企业实力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势头,建立健全民用无人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及产业体系,实现民用无人机安全可控和良性健康发展。

3、植保无人机应用有望将再创新高

自 2019 年以来,我国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就愈发趋于成熟。2019 和 2020 年,我国植保无人机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购机补贴明显增加,再加上行业洗牌加剧、配套技术持续突破,使得产业链发展趋于完善,发展热度也完全被带起。这些无疑为 2021 年的植保无人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进入 2021 年,行业更多机遇也是加速凸显。例如,疫情带来的影响就未曾完全消失,无人化作业需求和粮食安全带来的挑战依然存在,这将持续推动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与应用。在此情况下,可以预见今年植保无人机应用将再创新高。据 Frost&Sullivan 预测,2021 年,我国农林植保领域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 131 亿元,2026 年约达 250 亿元。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 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举报
72
72
阅读量18794
标签: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10
  • {{item.nickname}}
    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
    {{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item.good}}
    {{item.good}}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退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