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周边 文章详情

无人机送餐、防寒套装“保暖从头到脚”

//pic.chinahpsy.com/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 张强】随着冬季的到来,坚守在高原边境地区”反蚕食”斗争一线的戍边官兵也迎来了一年中最艰难的时段。极寒、冰雪、强紫外线、缺氧、干燥等恶劣环境严重影响了官兵日常巡边戍边、练兵备战等任务。然而,随着近日高原一线部队冬储工作的开展,大批我军一线官兵冬季训练生活的保障举措以及装备得以公开,展现出我军在高原极端气候环境下以建巩防、毫不退缩的决心。在《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对高原戍边部队的采访过程中,戍边一线官兵也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即便大雪封山,我军目前出色的后勤保障能力,也能确保一线官兵展开例行巡逻执勤,极端的气候与条件无法阻挡边防战士彰显国家主权、维护国土完整的意志与行动。 西藏日喀则军分区边防某团官兵顶风冒雪坚持巡逻(普布江才摄) 狠抓基础建设,全方位确保一线战士温暖过冬 驻守于西藏亚东县的西藏日喀则军分区边防某团,哨所大多分布在4000米至5000米的生命禁区,每年约有5~7个月的封山期。进入冬季,冰天雪地、道路封冻、补给困难,戍边官兵将面临严峻挑战。然而在近些年,这些一到冬天就成为“雪山孤岛“的一线哨所,却被建设成为了战士们冬日里温馨的港湾。 西藏日喀则军分区边防某团詹娘舍哨所(黄富豪摄) 该团团长马晓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该团先后推动哨所点位接入了国家电网、建立通信基站、大力推动互联网进军营,修建索道,因地制宜采取“煤取暖、电取暖、清洁能源”等多样化保障手段,系统解决高寒条件下,哨所官兵用电、取暖、娱乐等问题。 面对漫长的大雪封山期,该团充分利用入冬前建设的黄金期狠抓基础建设。目前已经根本性地解决了高原高寒条件下的水、电、暖、氧、健康、输送等现实难题;唱吧、书吧、网吧、氧吧等生活场景也在一线哨所中不断丰富完善;配套性建设的阳光棚扩展了官兵工作生活空间,探索性建设的“植物工厂”提升了新鲜蔬菜的供给能力,新建设的“新能源热泵系统”也优化了官兵取暖方式。而在今年,该团已足量囤储主副食、矿泉水、油料、防寒被装、文化器材等物资,近期还会有取暖物资陆续送达哨所。此外,该团也与亚东县政府建立了应急联络协调机制,关键时刻将得到地方电力、医院、交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也将极大优化一线哨所的冬季保障能力。“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为戍边官兵打造一个温暖的哨所、温馨的家庭,确保官兵顺利过冬。“马晓明称。 同样周到细致的保障也发生在西藏阿里地区海拔4500多米的边防一线。据新疆军区官方媒体报道,在该地区驻守的某团,为保证戍边官兵在冬季严寒条件下战斗力生成,保障能力不减,解除官兵后顾之忧,专心投身练兵备战。在冬季来临之前,该团重点围绕战士们反映的,高原寒地区执行任务,传统保暖衣物无法长时间维持温度的问题,以及大雪封山后住宿地取暖、热水供应等问题,一方面为基层战士配发了充电式背心、充电式护膝、轻便型防寒服等高新被装,另一方面还多措并举,利用太阳能供暖供热系统、新能源集装箱营房、多能源互补示范系统等新技术解决取暖问题。目前该团已从板房保温、个人保暖、饭菜保温、用水防冻、发电机维护保养、装备保暖、防滑除雪等七个方面的49个问题入手,制定了越冬解决方案。 在大家最关心的饮食保障方面,该团针对高原海拔高、温度低的特点,建成新型的保温保鲜菜窖,增强新鲜时蔬及各类副食品的储备时长。有了新型菜窖,食品种类也得以丰富,该团储备了数十类果蔬,并制定科学膳食计划,使全团官兵在寒冷的不毛之地也能吃上新鲜果蔬,及时汲取营养,提升冬季御寒体质。此外,该团还与驻地地方政府建立了食品应急筹措基地,规划完善物流配送路线体系,确保在发生大雪严重封山等自然灾害时,一线的官兵们也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保证。 新疆军区某团冬储物资(李荣荣摄) 而近日,一款广受好评的新型高原炊事车也在该团的“亮相”。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款高原炊事车,可在海拔4500米地区、零下41摄氏度至46摄氏度的环境中作业。炊事车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自动进行切菜揉面,高效烹饪“四菜一汤两主食”,供百余人食用,使高原驻训期间部队的热食保障能力大大提升。据新疆军区官方微信报道,在一次调查问卷中,官兵们对新型高原炊事车高度评价,认为有了这款炊事车,官兵们在雪域高原无论走到哪儿,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了。此外,为了解决高海拔一线特殊点位执勤官兵的就餐问题,该团甚至还利用高负载无人机设备给一线官兵”送外卖“,及时供应热食,实现了“营区制作、成品上送、复热就餐”。 在此前公开报道中,根据前期官兵调查问卷结果,结合高原地域气候环境特点,上级部门还为该团官兵配发了暖心礼包、生活背囊等3类10余种生活物资,其中包含保暖内衣、防尘墨镜、护膝护肘、护理套装等产品。这份礼包内还附有一份特别的“精神食粮”——一张祝福卡片,点赞高原执勤官兵奉献青春、保卫国防的崇高精神。该团一位战士表示,“高原气候寒冷干燥,暖心包真的是雪中送炭。我们一定要守好边防,无愧于这份温暖。” 新疆军区某团户外演训(李荣荣摄) 新质保障装备配发高原戍边一线 现如今,无论是在高耸入云的雪山之巅,还是在荒无人烟的高原边陲,科技与实用结合,温度与实战并存的场景已是屡见不鲜。现代化的设备已融入边防官兵的工作生活。 在亚东县的西藏日喀则军分区边防某团一线哨所,各类现代化观侦设备使得官兵在寒冷的冬日里,即便在哨所内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边境线上的异常情况。现代化的指挥系统让一线部队能即时收集处理边情。该团一位战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如今战备值班,大家可以在哨所内进行观察记录了,尤其是配备了新设备后,观察距离更远,也能实时记录留存资料了,另一位战士则表示,依托现代化的指挥系统进行战备值班后,官兵能第一时间将观察情况上报,上级也能实时指导官兵处置情况。 西藏日喀则军分区边防某团战士观察警戒(黄鑫摄) 而在驻守于阿里边防一线的新疆军区某团,一线官兵也于近期配发了备受瞩目的新型单兵战术背心、突击背包、生活背囊,以及“星空迷彩”边防防寒作训大衣。一位不愿具名的军事专家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新配发的新型单兵战术背心具备躯干主体防护、侧腰粘贴连接紧固的特点,其外形、结构、材质及工艺均采用目前国际较为先进水平的设计,因此,携行性能、阻燃性能、材料强度等相比以往产品均能更好满足部队和官兵作战需求。 新型单兵战术背心 在经过“亲测”之后,不少战士对这款装备给予了好评,称战术背心在高原具有挡风功能,提高了单兵御寒能力。其防弹层插板内侧装有快速解脱装置,确保官兵在执行特殊任务,遇有危急情况时,能迅速解脱身上的战斗装具,达到脱离危险,保护自身安全的效果。新型单兵战术背心实现了对信息、任务、保障装备的模块化承载携行,具备在保障携行基本战斗装备能力的基础上,满足携行第二装备或其他战斗装备的能力。“新型单兵战术背心能够紧密结合高原官兵练兵备战实际,严格按照战备值班特点设计,让装备的使用性实用性更强,更好地满足高原官兵战备需求。” 上述专家称。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储存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全部评论0

加载更多评论

中国航拍网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