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深度解读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深度解读
低空研究者
低空经济研习社
2025年05月16日 08:01
上海
14人
01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是以真高 1000 米(含)以下、部分地区可延伸至 3000 米高度范围的空域为核心,开展的各类开发、利用和保护低空空域的产业活动,以及相关活动的总和。其具有创新驱动强、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广、参与主体多、地理环境依赖大、安全要求高等显著特征。
02发展态势:全球与中国低空经济蓬勃兴起全球低空经济呈现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态势。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低空经济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显著提升。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在 2023 年已超 5000 亿元,预计 2030 年有望达到 2 万亿元。无人机产业全球领先,全国无人机生产企业近 700 家,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 70%以上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 50%的市场份额。
03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构建:科学、系统、前瞻、可行报告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可行性原则,构建了涵盖创新效力、产业实力、场景活力、发展潜力和保障能力 5 个维度、3 个层级、64 个具体指标的低空经济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效力:涵盖教育资源、科技平台、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 4 个二级指标,综合刻画低空经济的创新效力。产业实力:选取产业规模、产业质量、产业效率和产业载体 4 个二级指标,全面反映低空经济的产业实力。场景活力:选取场景用户、生产作业场景、低空文旅场景以及其他场景 4 个二级指标,综合刻画低空经济的场景活力。发展潜力:从社会经济需求性和自然本底适宜性两方面构建指标,刻画低空经济的发展潜力。保障能力:构建基础设施、风险防控和政策标准 3 个二级指标,刻画低空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04评估结果:四大梯队,区域差异显著报告通过对全国 31 个省(区、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将各省份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四川省。这些地区在创新效力、产业实力、场景活力、发展潜力和保障能力方面普遍具有较高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第二梯队: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北省、上海市、江西省、陕西省。这些地区的保障能力、发展潜力普遍较高,产业实力、创新效力和场景活力具有一定基础,是提升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区域。第三梯队:海南省、云南省、重庆市、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山西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这些地区低空经济发展指数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保障能力,但在创新效力、产业实力和场景活力方面均有待加强。第四梯队:天津市、吉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这些地区低空经济发展指数相对较低,整体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在特定领域和场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
{{item.nickname}}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