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等奖!昆山“苍穹之柱”擎起警用无人机应用新高度
近日,2025年全国公安机关警用无人机创新应用场景演练活动圆满落幕。昆山市公安局民警王坚、夏炜、孔祥瑞、翁琪轩代表苏州市公安局参赛,其自主研发的“‘苍穹之柱’多功能模块化低空警务飞行综合保障基站”凭借卓越的创新性和实战价值,在A类装备技术创新项目中勇夺第1名,荣获演练活动一等奖。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警用无人机在治安防控、侦查办案、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成为守护城市空域的“千里眼”“顺风耳”。然而,高精导航、超低空气象、作业空域感知等数据的缺少,成为制约无人机飞行安全和效率的痛点难点。 为彻底解决保障难题,给警用无人机装上“数字防护盾”,苏州公安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撑下,组建专业团队开展技术攻关。 团队历时一年多,通过蹲点采集海量数据、组织数百次飞行测试,成功攻克技术壁垒,将高精度北斗定位、精准时间同步、民航活动监测、实时气象采集、无人机身份识别五大核心功能高度集成,创新研发出模块化、智能化的“苍穹之柱”低空警务飞行综合保障基站,实现了“我的安全我保障”的目标。 ▲演练活动现场,民警演示“苍穹之柱”基站各项功能。 据了解,该款自主研发的基站把定位精度提高到厘米级,实现定位精度质的飞跃。基于该功能制作的三维电子沙盘,能够精准还原案发现场及周边环境、人员行动轨迹等关键要素。同时,通过北斗授时,确保基站、无人机、执法记录仪、地面指挥系统等所有设备时间误差不超过10毫秒,为多警种协同作战、精准指挥调度奠定坚实基础。 模块化的设计更让“苍穹之柱”能够灵活部署,更加适应实战需求。遇到现场信号较弱时可加装宽带自组网模块;需移动保障时,可快速部署于警车,化身“移动指挥岗”,极大提升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保障能力。此外,基站能接收无人机RID信号,结合空间高度位置计算,及时推送无人机空中飞行碰撞预警。 试点部署以来,“苍穹之柱”已累计为86架无人机提供安全保障飞行3599小时,辅助生成高精度实景三维电子沙盘300余个,向飞手推送各类安全预警信息9.5万条,警用无人机的事故率同比下降近80%。 从公安实战需求中孕育出的科技创新结晶“苍穹之柱”,不仅是保障警务飞行安全高效的“数字防护盾”,也是提升公安机关低空治理能力的“科技利器”,更是苏州公安大力推进新技术装备建设应用、筑牢公共安全防线的坚实底气。



-
{{item.nickname}}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