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突破272万架!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进入 “快车道”
近日,在第三届 CATA航空大会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2024-2025 中国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报告》,以详实数据勾勒行业发展脉络,首次纳入的无人机检验检测数据更填补了领域空白,为产业规范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10月25日举办的第三届CATA航空大会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重磅发布《2024-2025中国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报告》。这份《报告》不仅勾勒出当前通用航空与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全貌,更首次纳入了无人机检验检测数据,为行业监管与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实名登记无人机达272.6万架增长迅猛
根据《报告》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已达272.6万架,相较2024年底的221.3万架,半年时间增长超过50万架,同比激增74.7%。这一增长态势,清晰反映出低空经济持续升温,无人机在物流、农业、安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与落地。
操控员执照总数突破27万有效执照达24.7万本
在人员资质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颁发无人机操控员执照27.33万本,其中有效执照达24.73万本,同比增长27.2%。与此同时,全国已备案的无人机操控员培训机构近3600家,培训资源主要集中在:
• 华东地区:1211家• 中南地区:855家• 西南地区:542家
这为行业输送了大量合规、专业的飞手人才,有效支撑了行业的快速扩张。
产业链完善制造、检测能力不断增强
在制造与检测环节方面:
• 截至2025年7月底,国内具备无人机整机研发与生产能力的厂商近1800家,其中具有大型无人机制造能力的企业超过130家。
• 注册无人机产品型号达4100余款,应用领域涵盖物流、农林、电力、应急、环保等20多个垂直场景。
• 国内飞控供应商达500余家,其中市场主导型厂商超30家。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5年7月,已有70余家机构获得CNAS认证,具备提供无人机检验检测服务的资质,其中40家具备执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GB 42590-2023)》标准的能力,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品的质量体系日趋成熟。
飞行数据与企业数量同步提升
• 2024年无人机累计飞行2666.7万小时,同比增长15.4%;• 2025年1-6月飞行时长达2447万小时,同比增长高达149%;• 获得运营合格证的无人机企业达19979家,较上年稳中有增。此外,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通用航空企业总数达801家,为低空经济构建了良好的企业生态基础。
结语
从百万级的无人机保有量、蓬勃增长的专业人才队伍,到日趋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与亮眼的飞行数据,我国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已迈入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未来随着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与应用场景的深度拓展,低空经济必将绽放更大产业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全新增长空间。
-
{{item.nickname}}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