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在大宾镇王营村的玉米高标准农田,3台无人机满载防病药物的无人机在碧绿的玉米田上空有序喷施农药。执行此次飞防任务的原阳县金丰公社飞防大队负责人李海鑫介绍:“此次我们出动450台无人机,对全县65万亩玉米和17万亩水稻进行飞防作业,预计4天左右全部完成喷洒。” 立秋过后,豫北平原河南原阳的农田里农作物正日渐丰稔。为确保玉米、水稻等秋粮丰产丰收,连日来,覆盖原阳全县的农作物病虫害无人机统防统治作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正在玉米高标准农田进行飞防作业的无人机 (摄影 李彦军) 当前,原阳县的玉米正处于生长关键期,水稻则进入孕穗期,这一时期也是病虫害高发时段。以往,每到这个时候,农户们就得背着沉重的药箱,在闷热的玉米地里穿梭着人工喷药。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还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药粉喷施不均,影响防虫效果。 而如今,无人机飞防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为了适应不同农作物的特点,飞防团队提前对飞手进行培训,并调整相关参数。“玉米参数调整为高度 2.5米到3米,宽度6米,速度每秒70公分;水稻高度为2米到2.5米,宽度6米,速度每秒70公分。”李海鑫说,每架无人机每天可以工作1500亩到2000亩,相比人工效率提升了几十倍。更重要的是,无人机能够做到精准喷洒,不重喷、不漏喷,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 认真开展飞防作业的无人机飞手 (摄影 范瑞琪) 在太平镇菜吴村的水稻田埂上,种粮大户吴振邦望着无人机掠过稻田留下的药雾,难掩心中的喜悦,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 吴振邦的合作社种植了2400亩绿色水稻,如今正进入防控阶段,主要防控稻苞虫、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现在我们利用飞防队,2400亩预计一天就可以打完。” 他笑着说,无人机打药均匀,每个角落都能打到,这让他对秋收充满了期待。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一般属高温高湿所致,尤其是大雨过后易产生高温高湿。”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原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宝光解释道。 县高级农艺师张宝光和飞防队负责人查看玉米飞防效果 (摄影 范瑞琪) 为确保粮食安全,原阳县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重点防控玉米、水稻大小斑病,玉米茎基腐病,水稻稻瘟病。“我们选用杀虫剂、杀菌剂和营养剂进行合理配比,达到防病不见病,防虫不见虫的效果,为一喷多促提供科技支撑。”张宝光说,特别是近期玉米茎干高、密度大,水稻田地面滑,人工操作困难,采取无人机飞防作业非常必要,这为今年秋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17日下午6时,原阳县已完成60万亩农作物的飞防作业,预计再有两天左右将实现全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全覆盖。从人工喷洒到无人机飞防,科技的力量正为原阳的粮食丰收插上翅膀,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更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信心与底气,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片尺寸:400*400px
发布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