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无人机:蜻蜓号(Dragonfly)
美国能源部(DOE)和美国宇航局(NASA)合作开发,用于探索土星的卫星泰坦(Titan),即土卫六。科学家认为土卫六非常像早期的地球。
但由于土卫六距离太阳较远,极端寒冷,太阳的辐射无法提供足够的能源支持探测器的运行,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RTG)则可以同时提供电力和热量维持探测器的运行。
“蜻蜓号”(Dragonfly)的动力系统:多用途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MMRTG,Multi-Mission 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其核心是Pu-238衰变热源,提供热量的同时依靠温差热电转换提供电力。MMRTG也是“好奇”号和“毅力”号火星车的动力。
2024年11月,NASA宣布计划在 2028年7月发射蜻蜓号,由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火箭承担发射任务(合同价值约2.566 亿美元)。相比原计划推迟了2年,预计需要飞行6年在2034年左右到达土卫六。蜻蜓号项目全生命周期总耗资约33.5亿美元。
“蜻蜓”号将成为NASA 首个在外太空飞行的核动力飞行器。“蜻蜓”号设计寿命3.3年,可以多次飞行,飞行距离可达8公里,设计飞行总里程超过175公里。
关于Pu-238热源材料:
1980年代后期,萨凡纳河国家实验室(SRNL)的生产堆关闭后,美国就丧失了Pu-238的自主供应能力,依赖于从俄罗斯进口。2015年,美国在橡树岭国家国家实验室(ORNL)的高通量研究堆(HFIR)重建了国内Pu-238生产能力。2019年,又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的先进试验堆(ATR)建设了Pu-238补充产能。按照规划,HFIR每年可产700g,ATR每年可产800g,可保证NASA规定的到2026年每年提供1.5kg Pu-238的目标。



-
{{item.nickname}}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