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经济热潮下的"冷思考"

科技资讯|发布者 曹梦贤
2025-07-02

随着城市空间向高空延伸,低空经济正成为全国竞逐的新赛道。全国250多个城市相继布局,加速应用场景创新,培育出农业植保、物流配送、载人飞行等多元化场景。在这场热潮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丁一波提出了关键警示:飞行服务保障环节的短板可能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红利下的产业爆发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获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数据显示,2024年有18个省份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更增至30个省份。在全国333个地市州中,超过250个地方政府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各地积极开展"低空+"实践,形成了农林植保、行业巡检等成熟场景,并试点发展低空旅游、城市治理等新业态。产业链发展不均衡隐忧

尽管产业链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上游飞行器研发制造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下游应用场景持续涌现,而中游的飞行服务保障环节却成为明显短板。具体表现在:低空通信网络覆盖不足、气象预报精度有限、目标感知探测技术待突破等问题。这种"两头强、中间弱"的产业格局,可能制约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安全与发展并重

国家发改委明确将安全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提出"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的渐进原则。要求压实各方责任,严厉打击"黑飞"行为,通过试点示范推动产业合理布局。这种审慎推进的态度,体现了对新兴产业风险的科学把控。央企技术破局

面对产业发展瓶颈,中国电科已组织20余家单位联合攻关,推出"天行"系列产品构建城市空中交通智联网,解决"看得见、管得好"问题;"天卫"系列产品则聚焦安全防护,构建立体防控体系。这些技术在江苏、安徽等地及海外已有成功应用案例。未来展望

在近日举行的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中国电科发布三大产品体系,启动"低空经济同心圆计划",通过政企合作、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三大专项行动,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正从单纯的应用场景拓展,转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阶段。专家指出,补齐飞行服务保障短板,构建安全可靠的管服体系,是低空经济从"热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只有筑牢安全根基,这个万亿级新兴产业才能真正展翅高飞。

举报
42
42
阅读量9846
标签: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10
  • {{item.nickname}}
    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
    {{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item.good}}
    {{item.good}}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退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