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提升近10倍!连州巧用无人机开辟粤北山区电网建设“空中通
在海拔1711米的连州瑶安瑶族乡天光山组立15米复合型电杆、运输10千伏铁塔塔材作业现场,重载电力无人机拔地而起,将电杆运送至地点后,精准插入预设杆洞,地面人员10分钟即可完成扶正回填,相较传统人工立杆,单杆施工效率提升近10倍。 这是南方电网广东清远连州供电局创新使用电动双机联吊方式,实现“空中吊运+精准安装”一体化作业的一幕。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施工新模式将传统人工需一整天完成的任务作业时间大大压缩,单条电杆从起飞到组立耗时仅需约20分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配网基建工作提速增效,实现施工效率、安全、环保的多重突破,为粤北山区电网建设开辟“空中通道”。 科技破局 单杆施工效率提升近10倍 天光山线路工程途经高山竹林,部分线行地势陡峭、无道路通达,超250公斤重的15米复合型电杆若采用传统人工运输,需人力爬坡搬运超2公里,不仅耗时耗力,更面临山体滑坡、高空坠落等安全风险。 “现场山林很陡,高差太大,竹林里连担架都难以施展,电杆、铁塔塔材的运输全靠肩扛手抬,一天运不了多少。”施工人员坦言,地形障碍导致施工进度滞后,如采用便道开挖会面临青苗赔偿、植被破坏等难题。 针对项目施工“运输难、立杆难、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南方电网广东清远连州供电局联合南网通航公司利用目前最新的多机联控技术,创新使用电动双机联吊的方式,搭载15米复合材料电杆采用低空运输的方式精准运送至安装点位,实现“空中吊运+精准安装”一体化作业。 无人机飞手使用单个操作手柄控制两台无人机开展吊杆作业。李晔斐 摄 7月17日,该局柔性安全管理团队负责施工组织及现场监管关键节点管控,确保现场施工安全保障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做好准备工作后,在操作人员的指令下,飞手使用一个操作手柄同时控制两台无人机,两台无人机共同跨越300米高差的山体障碍,累计完成6架次运输,完成吊运组立电杆3根,并运送塔材、链板附件等物资,全程零便道开挖,青苗赔偿量下降80%。 “电动双机联吊方式相比油动固定翼无人机吊运,机体运输更便利,起飞场地所需面积小,操控反应更灵敏,起飞后在山区林间复杂环境中作业更灵活。”工程建设部配网工程及质量安全管理专责陈鼎介绍,无人机将电杆精准插入预设杆洞后,地面人员10分钟即可完成扶正回填,相较传统人工立杆,单杆施工效率提升近10倍,彻底消除了人工爬坡运输的安全隐患。 重载电力无人机双机联吊15米复合型电杆。陈鼎 摄 新质生产力赋能 电力引擎加速乡村振兴 作为湘粤边界革命老区,天光山近年因旅游业复苏迎来用电高峰,本次工程新建的500kVA变压器及6.5千米线路,不仅满足当前瑶族村寨新增用电需求,更可支撑未来5年负荷增长。这个项目是清远供电局机械化施工试点项目之一,采用无人机开展工程建设物资运输、施工,解决偏远山区、跨越崇山峻岭等复杂地形区域面临的成本高、效率低、难度大等问题。本次机械化施工模式的成功应用,为粤北山区配网基建提供了“安全、高效、环保”的可复制方案,给山区电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接下来,连州供电局将总结机械化施工试点经验,因地制宜持续推进重载无人机、旋挖钻机等机械化工具应用,让科技赋能为配网基建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
{{item.nickname}}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