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张高速无人机“CT扫描”精准避红线

玩机周边|发布者 爱瞎拍的小白
2025-08-06

湖北日报讯 (记者戴辉、通讯员钟楼、田代廷)8月6日,在巴东县崇山峻岭之间,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仅用1个小时就完成主线主要的红线踏勘,而在以前靠人工勘测需要几天时间。 巴东隧道出口。 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巴东至张家界高速公路,是交通工程的“天花板”。其核心控制性工程——巴东隧道,全长12.66公里,是湖北省内最长、建设难度最大的公路隧道。它如同一条巨龙,深陷于巴东组滑坡、峡谷巨大堆积体和深部岩溶三大世界级地质难题的包围之中。“目之所及皆是陡崖深谷,连踏勘选点都难找到落脚之地。”湖北交投巴楚建设公司征迁协调部负责人站在峭壁边缘,指着脚下深不见底的沟壑说,临时用地选址,就是在悬崖峭壁间见缝插针。 巴人河大桥模型。 面对近乎“无地可用”的困境,创新技术成为破局关键。恩施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主动靠前服务,联合巴楚建设公司,创新引入高精度无人机航测技术。“这就像给大地做了一次详尽的‘CT扫描’。”州自然资源部门技术负责人指着电脑屏幕上生成的三维实景模型解释道。通过对拟选弃渣场、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进行厘米级精度的实景建模,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内就能精准分析地形高差、地表附着物分布,并清晰识别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的边界。这不仅将选址效率提升了数倍,还实现零偏差的合规性审查。 临时用地审批涉及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而巴东县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高度重叠,政策约束极为严苛。为打破壁垒,恩施州自然资源部门成立专项攻坚小组,多次赴省自然资源厅专题汇报,争取政策理解与支持。他们充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数据库,在严格避让生态敏感区的前提下,科学精准地划定临时用地范围。同时,州、县两级审批部门果断开启“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原本串联进行、至少需要20个工作日的审批流程,如今压缩至仅用4天。5月30日,BZTJ-4标段首批7.66公顷关键临时用地正式获批。 地勘现场。 巴张高速穿越三峡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水库等敏感区域,施工期间的扬尘、污水、弃渣等管控容不得半点马虎。为此,各方构建强大的“天-空-地”立体监管体系:天上看: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定期扫描监测用地范围变化;空中探:无人机高频次巡查,实时捕捉施工动态,精准发现违规苗头;地上查:多部门联合实地踏勘,重点核查弃渣处置、表土剥离保存及复垦复绿进度。 溪丘湾互通选址。 在巴东县野三关镇的一处弃渣场,监管专班现场指导施工单位采用分级挡护+即时植被恢复的创新工艺。“你看,我们不仅确保渣土不流失、边坡不裸露,还专门规划了表土堆放区。”巴张八标项目经理指着被防尘网严密覆盖的优质表土堆说,这些宝贵的土壤资源被精心保存,未来工程结束复垦时,它们将作为种子土优先回填,最大限度恢复土地活力。

举报
42
42
阅读量14412
标签: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10
  • {{item.nickname}}
    回复:{{item.other_nickname}}{{item.text}}
    {{item.time|relativeTime}}
    回复
    {{item.good}}
    {{item.good}}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了

退出 发布评论